关于我们
《中小学电教》
杂志简介 (英文名: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ALTECHNOLOGY )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电教馆主办的基础教育类的省一级学术期刊。杂志主要受众为广大中小学校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更多教育论坛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坛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浪潮逐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在教学中,一些弊端也随之浮现。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与写作、思维、探究、审美等息息相关,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重点。阅读能力不仅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还影响学生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解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口后的写作及表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实现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质教育;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把握文字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促进其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我国在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进而持续的提升小学语文文化知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之外,如何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成为了新的教育目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也发挥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它既能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也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能够使阅读教学达到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1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教师往往是提出一个问题,而后指定学生回答。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并不全面,教师重视的知识学生能不能说出自己设计的答案内容,但是没有有意识的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意见和看法。所以,许多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彩看法都被封杀了。
1.2在实际教学中,缺乏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在安排学生合作探究时,容易出现两种问题:第一是教师过度放任学生,并不管理学生讨论以及合作的过程,只是提出相关的问题,没有指导学生如果进行探究;第二是教师过度管理,课堂气氛较为严肃和紧张,缺乏探究合作的气氛。所以,探究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上,难以获得良好的结果,并且影响最终的效果。
1.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以及兴趣的培养。教师都知道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在阅读教学方面不到位,缺乏对于学生阅读的实际指导过程。同时阅读教学比较独立,没有结合写作教学,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他们的兴趣被一点一点的扼杀了。
2、提升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提高学生阅读数量,达到阅读教学目的
木文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课木为例,《鸟的天堂》要求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而小学生对于环境描写的文章是很难产生共鸣的,难以联想大榕树的外形,这就需要教师从其他方面入手、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的方式,寻找与文木相符合的图像资料,让学生可以结合画面再一次深入阅读文木,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量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下正是全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得途径己经不仅仅是通过课木言传身教,学生随时随地随处都可以接触到文木,包括新闻、小说、名篇等,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但是小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不能对这些文木进行有效阅读,这就需要教师也时刻关注网络社会时事,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及时挑选有意义的文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健康向上、积极有益的内容靠拢,并将普通的阅读提升为有思维的阅读,实现能力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将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新时期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木选择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性,同时还要确保其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重视,也就是其教学方式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充分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促使教学质量的最大限度提升。比如说,在学习《去年的树》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演示等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体会到大树和小鸟为什么会有那么真挚的友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实现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资料之外,还需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积极鼓励,使学生能够主动展示自我,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关注,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凸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尝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2.3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体验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感情体验
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进而加深阅读的相关体验,并且得出相应的思考和感悟、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融入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增强学生阅读的感情体验。比如《桂林山水》《丰碑》这样的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其中的感情,进而熏陶他们的情感、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韵律较强的文章,学生通过想象、吟诵以及朗读能够感受并且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以及思想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鼓励他们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使其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朗读属于具有个性并且融入理解和表达的一个综合的语文活动。不同的人会产生对文章的不同理解,在表达出来后差别更大。所以教师出的朗读指导需要加入充分的鼓励因素,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视角读解读和体会课文,充分的发展自己的语感,陶冶自己的情操,突出自己个性的魅力。
3、结论
总之,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对传统教学的冲击影响巨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最终目的,从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合理应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环节入手,积极利用新课程教学改革这一平台,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简单、有趣、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解决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的难点,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目标,养成阅读习惯,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青云.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12):21.
[2]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