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中小学电教》

杂志简介 (英文名: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ALTECHNOLOGY )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电教馆主办的基础教育类的省一级学术期刊。杂志主要受众为广大中小学校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更多

教育管理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管理

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信息来源:《中小学电教》杂志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2/21 阅读数:371

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彰显着人类的审美特点和精神品质。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儿童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助力儿童审美意识的养成,还可以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美术素养。基于民间艺术强大的教育功能,该文立足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通过分析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探索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路径。

关健词民间艺术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策略

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生长土壤,要想使民间艺术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须抓住儿童美术教育的契机,实现民间艺术和儿童美术教育的融合。

1树立正确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

美术教师要重视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价值。首先,教师要注重改变美术教育理念,加强自身对民间艺术的发展背景、特点、技巧等知识的掌握,为融入民间艺术的儿童美术教育课堂提供基础。其次,教师要对儿童进行民间艺术的审美普及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儿童把握民间艺术的审美规律,使学生形成对民间艺术审美知识的内化。如,教师可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开展脸谱主题展览,向儿童普及脸谱这一民间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形式,使学生在民间艺术的感染下自觉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再次,教师在儿童教育中要彰显儿童的主体地位,使儿童可以在小组写作、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民间艺术的价值,体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审美特点。最后,教师要加强对民间艺术内涵的解读,引导儿童体会民间艺术中蕴含的道德观念等。

2拓展体现民间艺术价值的美术教育形式

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接受知识、思维养成、心理成长等各方面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因此,美术教师应改变教育模式,不能将儿童美术启蒙教育局限于模仿式教学。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创新儿童美术教育的形式,将多种民间艺术应用于儿童美术教育。教师可以将美术课堂搬到室外,通过自然中的花草、溪流、动物让儿童感受自然美,还可以将民间手工如泥塑、扎染、草编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可以让儿童欣赏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艺术,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感受。

3激发儿童对民间艺术的探索兴趣

民间艺术和民间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美术教育应引导儿童探本求源,激发、引导儿童的求知欲。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家园共育形式,引导儿童走进家庭进行寻宝。家庭中的一把古木梳、生动的剪纸等都可以成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这种寻宝形式,儿童能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民间艺术的存在。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儿童走进民间艺术传承者的生活,加强儿童对民间艺术诞生、发展背景的学习。教师可组织儿童参观民间艺人的工作场所,让儿童和民间艺人一起制作泥塑、编竹篮、做糖人,使儿童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流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传统的民间文化。

4提升儿童融合民间艺术的创作潜能

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儿童美术教育,不应只按照固定模式一味地模仿,而是要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有所创新、有所拓展、有所突破,使儿童能够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潜能。首先,儿童美术教育应注重对民间艺术的传承。教师通过引导儿童临摹、复制民间艺术作品,如彩绘、编织、泥塑等,让儿童切身感受民间艺术的构思、创作、制作过程,在实践中体会民间艺术构思的玄妙、构图的精美、造型的多变、色彩的明丽。这一过程有助于其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实现文化传承。其次,在民间艺术教学中融入儿童的自我创作。在利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儿童在吸收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实现对民间艺术的重组、创新创造。如:在艺术材料和创作技巧的使用方面,教师要结合儿童实践特点,降低难度,用硬纸板代替传统木板进行雕刻;在构图造型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在保留传统民间艺术神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使成品彰显夸张、质朴的特点。最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迎合儿童需求,使儿童的创作在吸收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体现时代元素,促进儿童在美术教育中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5坚定对民间艺术的文化自信

民间艺术最初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谋生手段,自诞生到完善,民间艺术在满足民俗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艺术性、物质性、精神性的高度统一。由此,教师将民间艺术应用于儿童美术教育,应充分挖掘民间艺术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并向儿童传递民间艺术中的真、善、美。戏曲、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民间艺术作品,通常借助审美文化宣扬忠孝贤良、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传递优良的文化价值。教师在将民间艺术引入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儿童的精神教育,通过民间艺术实现对儿童的道德思想、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在培养儿童美术素养的过程中促进儿童品格的健全。

民间艺术是真、善、美的集中表达,其多样的艺术表达、独特的造型风格、质朴的情感丰富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影响着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绵延,教师必须创新民间艺术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在传承中实现儿童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品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育学刊,2017(6).

[2]唐珊.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美术大观,2016(2).

[3]李丽莎.浅谈民间艺术如何融入当代美术教育.祖国,2017(15).

 

360 百度